第0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日 ] -- 要闻 -- 版次:[ 004 ]
二郎山下祭亲人 撒一抔乡土寄年哀思
2010-04-02
墓前祭拜,孙世文一了55年寻亲愿望
亲属在墓前撒下山东带来的土
袅袅青烟,寄托亲人无限哀思
孙世文与杨锦昌紧紧相拥

  时隔55年,在川藏公路工程中牺牲的烈士孙忠珍的弟弟孙世文昨日来到哥哥墓前祭奠

  □“哥哥,我来接你回家了!”在坟头撒上一扌不山东老家的土,孙世文跪倒在哥哥孙忠珍坟前,老泪纵横。为了不让哥哥再孤单,孙世文特意挖下坟头的一块泥土,准备带回曹县老家。

  □1950年,川藏公路开始建设。负责二郎山一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162团,正是烈士孙忠珍所属的部队。为了攻克天堑,162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今年是川藏公路修建60周年。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线,平均每公里长眠着超过1名筑路烈士。

  为了告慰烈士,雅安市天全县发起了“寻找健在筑路英雄、寻找英烈家属”的“二郎山寻亲”活动,并将在今天公祭这些英烈。目前已找到的部分筑路英雄的墓也将迁至天全县烈士陵园。

  昨天,在此次寻亲活动中被找到烈士孙忠珍的弟弟孙世文一家,在烈士牺牲55年后首次来到烈士墓前祭祀亲人。

  川藏公路原名康藏公路,从原西康省省会雅安到西藏拉萨,全长2255公里。后因西康省大部分地区划归四川省,这条路改称川藏公路,其起点从雅安东移至成都,全长2416公里。

  1950年1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开始修筑川藏公路。二郎山,是川藏公路中,从雅安至拉萨沿途越过的第一座山。

  清明节前的细雨,浇湿了高耸入云的二郎山,也浇湿了孙世文的满头白发。昨日一大早,69岁的他第一次走进雅安市天全县两路乡,与苦苦寻觅了55年的烈士哥哥孙忠珍“团聚”。今年是川藏公路修建60周年,为了祭奠像孙忠珍这样的筑路烈士,今天天全县将举行公祭活动。

  墓前祭拜烈士弟弟带走一块泥

  为了不让哥哥再孤单,孙世文特意挖下坟头的一块泥土,准备带回曹县老家。“山东和四川都是哥哥的家,但他更适合留在自己牺牲奉献的川藏线上。以后,我只要身体硬朗就还要来祭奠。回老家后,这些土就象征着他已经回家,我还要为哥哥立碑永远纪念。

  昨日早上,孙世文颤巍巍地攀上两路乡两路村后街子的山坡地。没有任何围栏、装饰,10多座烈士墓孤单地卧立在油菜花丛中。

  50年岁月沧桑,许多墓已经只

  剩一个坟尖。“王德全、唐时昌、孙学德、孙忠珍……”在天全县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孙大爷终于在墓群中寻找到了哥哥。

  石刻的墓碑已经倒伏在地,早已长出青苔,但字迹却还清晰可辨:“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十八军五十四师162团一营二连战士,山东省曹县西崔庄人,1955年牺牲。”

  “大哥,我来接你回家了!”孙世文跪倒在哥哥孙忠珍坟前,又喜又悲、泪水再也无法停止。从贴身的衣兜里,老人掏出一扌不老家山东曹县的泥土,撒在哥哥的坟头。带着儿子、儿媳,孙世文按照老家的规矩敬上三炷香、三杯酒,他说这一刻哥哥已经盼了55年。”

  “亲人”相拥牺牲的英烈都很年轻

  为了找到这支英雄的筑路部队,天全县常委、武装部长李昌斌几乎把电话打爆,历时20多天才与杨锦昌取得联系。

  和孙世文一样激动的,还有西藏军区某边防团的首长杨锦昌。1950年,川藏公路开始建设,负责二郎山一段的正是中国人民解放

  军18军162团,即烈士孙忠珍所属的部队。为了攻克天堑,162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60年过去了,162团也多次缩编和扩展,最终演变为现在的西藏军区某边防团。

  “162团正是我们的前身,现在团史里还记录着当年修通二郎山道路的往事。”杨锦昌说,牺牲在川藏公路的烈士大多很年轻,不过20岁光景。他们大多是外乡人,来自山东、河南、陕西、安徽等地。

  昨日,杨锦昌也匆匆赶到了天全县。在见到烈士亲属孙世文的第一面,两人便紧紧拥抱在一起。“孙大爷就是我们的亲人,寻找了50多年,他们太不容易了!”杨锦昌说,为了建设川藏公路,筑路烈士和他们的家人作出了惊人的牺牲。和孙忠珍相比,更多的烈士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据了解,孙家在烈士牺牲后曾领取每月5元的抚恤金,持续到1983年。下一步,天全县和有关部门还将为烈士亲属孙世文等人发放特别抚慰金。   记者王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