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日 ] -- 文娱 -- 版次:[ 016 ]
读品钦,何必把他神秘化
2010-04-02
品钦

  □何炜

  读品钦的时候,发现中国喜欢把他神秘化,“他对自己的个人生活讳莫如深,成名后深居简出,早年的照片和档案也离奇消失,使外界对他的私生活同对他的作品一样充满好奇和无奈。”认得几个英文字,开始寻找与周围信息不同的记录。在品钦的官方英文网站上看到美国一位专栏作家写他“静静地生活在纽约,但并不躲避什么。他妻儿俱全,喜欢戴一顶怪异的帽子。”我认定这才是他。他并不是因为自己行为怪作品才怪,而是思想已经异于常人。其中还有一个美国采访者写道,他看到的品钦,是一个远不能让他感到奇怪的人,就是那种并不让人惊讶的研究员的模样。

  关于他的古怪,美国人自己也有争论,教授约翰·凯尔文·巴彻勒就声称:“品钦是塞林格”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据他理解,品钦不过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现在谁知道他在哪儿呢?谁在乎呢?我不想让你知道我是谁……”等等。

  不过,我觉得在1974年国家图书奖颁奖典礼上的一场表演,倒是很符合他的精神风格。因为品钦和记者打交道异常小心,不愿出席,出版社社长只好安排了个喜剧

  演员充当“教授”科里,替品钦领奖,结果大家认为,就是品钦本人在台上发表喜剧式的一连串漫谈,假装学者气质的空话,而且,“洗具”的是,科里讲话快结束的时候,一名裸奔者冲进会场,现场一片混乱,其后现代效果,堪比他的小说。

  也难怪,品钦1937年生于纽约长岛,在康奈尔读的是工程学、物理学和英国文学。随后,进的是波音公司,从事的是技术写作,直到1962年。在1973年《万有引力之虹》出版前,他的其他一些重要作品也已经出版:1963年的《V》,1966年的《49号地的哭喊》……这样他才能站在美国的科学迷宗的电路中,凭借他幽微的感觉发出一段呓语,一段关于未来震撼的呓语,等待30年后的中国人,重新在他的离奇的作品中寻找理解的线索……

  查到《纽约时报》1974年5月8日的报道:“令普利策奖评审不安的品钦。”“昨天,普利策奖小说评审团的三位成员表示遗憾和困惑,他们一致建议,所推荐的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已经被拒绝,今年普利策小说奖空缺。”而其他的14名评审委员则评出了其他18个类别的奖项。他们私下对品钦的新作“无法卒读”,“滥用笔墨”,“离奇晦涩”,并且部分“淫秽”进行辩论,一名编辑说,他曾试图努力,但对这本760页的书,还是只获得了三分之一评委的支持。

  威廉·迪安·豪尔斯文学艺术奖要给他发奖,品钦却写信请评委把奖给其他人。他写道:“这是一个伟大的荣誉,而且,金子,可能也是对抗通货膨胀最好的手段。但是我不想要它。请不要强加给我什么,我不想。这会使学院看起来很专横霸道而我则看起来很粗鲁……我知道我应该表现得更为高雅,但似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说不,就是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