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日 ] -- 产业 -- 版次:[ 027 ]
让公益彰显力量并得以延续
2010-04-02
孩子们在5·12大地震中完好无损的继光镇蓝剑希望小学安心上课

  ——专访蓝剑饮品集团董事长郭一民

  近日,在《华西都市报》联合中国雅虎以及全国40多家媒体共同举办的“榜样中国”颁奖盛典上,蓝剑饮品集团再次被评为“慈善榜样”企业,这无疑代表了媒体和公众对蓝剑20余年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履行责任的高度认可。

  奖杯的余温尚未散去,蓝剑又开始了新的公益征程。

  3月31日,在“中国矿泉水之乡”四川什邡,阔别半年之后,记者再次见到了蓝剑饮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郭一民先生。这是自去年年底,蓝剑作为四川希望工程众多捐助企业中的杰出代表,获得希望工程20年最高荣誉——“特殊贡献奖”后,再次以“慈善”的名义进入媒体和公众的视线。

  用心滋润旱灾地区的孩子们

  在蓝剑饮品集团会议大厅,记者看到了那个儒雅而熟悉的身影,此刻的郭一民,正在“抗旱救灾行动大会”上讲话:作为中国最大的矿泉水企业,我们要发扬蓝剑一贯热心工益的传统,积极帮助灾区人民抗旱,此次“滋润行动”意义重大,不仅要让旱灾地区的孩子有水喝,要确保天天有水喝,更要帮他们做到健康饮水,这就是蓝剑的责任,是“滋润行动”的使命。

  “西南旱情接连告急,特别是那些地处灾区的孩子们,牵动着每一个蓝剑人的心。”郭一民告诉记者,蓝剑日前已经紧急启动了“蓝剑饮品集团抗旱救灾滋润行动”。作为首批抗旱救灾的“生命之水”,多个车队的优质矿泉水将被立即送往位于四川攀枝花和云南、贵州部分重旱区的26所希望小学。“蓝剑将首先为那里的几千名学生每人每天提供一瓶优质矿泉水,直到旱情结束,保证灾区孩子们天天有健康水喝。”郭一民的话掷地有声。

  千里送水,只是蓝剑此次驰援旱区的“三大举措”之一。据郭一民介绍,为了彻底改善当地旱灾缺水现状,蓝剑组织了专业打井队,分赴灾区希望小学打井取水,解决孩子们长期健康饮水的问题。

  与此同时,为避免学生因饮用不合格的水而致病,蓝剑还将向所有接受援助的希望小学发放“安全饮水、健康饮水”的宣传手册,并派健康饮水专家到学校进行讲解,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饮水观念。

  “慈善不仅仅是为了解一时之渴,更是要造百年之井。”在郭一民看来,慈善是一种能够影响时代进程、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力量,它需要每一个企业长期、持续并且满怀激情的参与和投入。

  倾情倾力谱写“公益20年”

  倾情倾力,这正是蓝剑20年来在公益事业上的真实写照。

  20年来,蓝剑与希望工程等公益伙伴紧

  密合作,倾其所能地为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爱心之水,并以汇流之势推动着中国企业的公民之路。

  1990年起,蓝剑鼓励企业员工常年开展“1+1助学活动”,多年来,受到蓝剑员工帮助的贫困学生达数千人。

  1996年初,当年蓝剑向希望工程捐献了100万。成立了“蓝剑希望工程100万援助基金”。该基金成立当年就让上千名失学儿童重新走进了校园。这其中就包括后来代表中国希望工程受助学生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接力的火炬手藏族学生让英。

  1996年,蓝剑出资捐建中江继光镇蓝剑希望小学。每到开学,蓝剑就为学校孩子送去书包、字典、日记本、手巾等学习生活用品。同时还为辛勤工作的教职员工送去了新年慰问品。2008年5月12日,蓝剑希望小学在汶川8级特大地震中完好无损,学校的建筑质量经受住了大自然的严峻考验。

  1999年,蓝剑与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了首个社会公益基金——“1000万元社会公益基金”。多年来,蓝剑不仅设立了“蓝剑社会公益基金”,每年用增值资金资助失学儿童,使上千名失学少年重返课堂。

  2004年3月,四川遭遇沱江特大污染,蓝剑作为三地水危机的第一批援助企业,累计赠送了总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各类饮品,帮助灾区人民顺利度过危机;

  2008年在“5·12”抗震救灾中蓝剑活跃在赈灾第一线:当天下午组建灾区第一批民

  间救援队救出了洛水学校23名学生;第二天早上8:00第一个灾区企业顶着余震恢复矿泉水生产力保救灾用水;第9天捐赠1000万成为灾区企业捐款之最,并成立了“蓝剑1000万5·12助学基金”。

  资助体育、支持教育是蓝剑多年的公益重点,从四川足球队、四川篮球队到中国篮球队、中国登山队、中国网球队,从牵手希望工程、建立希望小学到捐资千万资助受灾学生、创立“彩虹之家”……据统计,历年来,蓝剑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已经超过1亿元,这相当于贡献了几亿瓶“冰川时代”的利润!

  “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远远比几亿瓶冰川时代的利润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郭一民平静地说。

  从100万、1000万到1个亿,数字的变化,记录的是蓝剑捐献规模几何倍数的增长路径;从1990年、1996年到2009年,年代的更迭,体现的是蓝剑对公益事业20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

  是从商业的角度,还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去看待公益事业,不同的眼界决定不同的行动和高度。二十年来,蓝剑对于希望工程方方面面的援助需求,四川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四川希望工程办主任陈燕琳这样评价:“十多年来,他们的捐助是规模性的,是长期的,这种长期不懈的精神令人尊敬;而且平时对于希望工程的援助请求,他们也几乎是有求必应……他们的确是希望工程最亲密、最可信任的、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张东记者何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