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版:房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2日 ] -- 房产 -- 版次:[ 049 ]
楼市新支点 城北告别不宜居
2010-04-02
水资源也很丰富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均为方传平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北确实有点让人找不着“北”,除了到火车北站坐火车,实在让人再难以找到去城北的更多理由。甚至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城北,就是一地鸡毛,捡都捡不起来。

  如何拾起这一地鸡毛和让人找到“北”,成了城北最近几年一直在努力解决的任务。梳理城北近几年的几段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每年都有值得我们兴奋的回忆。

  4年前,沙河因其杰出的生态整治,被授予具有“河流整治诺贝尔奖”之称的澳大利亚国际舍斯河流奖,成为中国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迄今为止第一条获此殊荣的河流。我们溯流而上,行至城北沙河源,惊喜地发现城北此地竟然占尽天赋:凤凰山南,沙河水北,背山面水,朝南而居……源头之上,人居至上,城北从此告别了不宜居的时代。

  3年前,北新线在城北交通乃至房产开发的版图之上,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以一环北三段为起点,冲破三环,延伸新都,这又是城北蓝图构架之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北新线对于北部新城的影响显而易见,道路的打通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缩短距离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对北部新城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因一条道路的建成而引发的区域格局改变席卷城北,并辐射至凤凰、大丰以及新都。同年,五块石商贸大市场的搬迁也拉开了城北市场改造的序幕。五块石商贸大市场关闭、拆除和改造后,为整个城北地区的建设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2年前,随着新都“保利198”项目的率先启动,与之而来的生活变化开始彰显开来。作为“成德绵”经济带的桥头堡,新都以及城北不仅具有老成都人所说的“上风上水”地理优势,更因为198规划而使得该区域成为了生态宜居的最佳选择,“40平方公里的北郊风景区,800亩的植物园,800亩的生态北湖公园,3000亩的熊猫基地,2000亩郁金香公园,让人对未来的城北产生无限遐想。”

  1年前,蜀龙路四期的贯通,让蜀龙路真正成为成都城北近郊区通往主城区的快速“绿色通道”,再次缩短新都至成都中心城区的车程。新都不仅将在交通上与中心城区“无缝对接”,更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助力。而蜀龙路五期的建设也在去年确定,届时从新都穿过三环路直达建设北路,将红星路、科华路、红星路南延线这一条城市中轴线向北延长,不但将拉动城北房地产的发展,也将促进城北的商业和商务飞速发展。未来城北“西商东住”的格局也将更加明显。

  其间,城北还有很多兴奋点——“腾笼换鸟”带来的变局;物流区的外迁;瑞安、绿地、万达、龙湖在城北开发的综合体项目即将相继面市,必将让城北未来的商业和居住格局产生巨大的变化;凤凰山片区的改造;成灌快铁的开通,起点站在火车北站,让城北成为成都第一个进入“轨”时代的区域;年底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城北也将是最大受益者……

  如今,步入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开端,站在成都北这个楼市新支点上,已经有足够多的理由让大家精确地找到“北”。

  吴承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