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西到青城山,成灌快铁实现了轨道生活的首个典型样本 □是30分钟的田园之旅,还是身在高新西区却如同置身成都市区二环?□是世界双遗都江堰、青城山触手可及的时空梦幻,还是城市人居的整体位移?□白天在成都市区工作,晚上回都江堰青城山居住的“白”+“黑”居住模式是否呈现? “成灌快铁开通了,我以后每周都要约几个同学一起去爬青城山,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快铁开通后,我和退休的老伴要在那边找个条件好的星级农家乐住起,每个周末才回来。”“快特开通过后,我就不用每天堵车了,每天上下班直接坐快铁回高新西区了。”“我们决定还是在青城山买别墅,方便快捷。”……今日,备受全城市民关注的成灌快铁正式试运行,一段美丽的城市轨道弧线牵引出的大城西生活畅想也由此开启。 在郫县,一座足以比肩市中心春熙路繁华的商业体恒创·蜀都广场即将动工,成都高铁第一镇安靖,一个3000亩城市生态区——成都犀湖将于今年动工,在高新西区,一座城市新中心蜀都新城演绎着新城西的未来,在“轨道弧线”另外一段的青城山,中信、龙湖、华润、蓝光、置信等房企大腕正导演着成都人与双遗资源的美丽约会。 60公里“弧线”勾勒大成都快铁生活圈 早上8:00许从位于青城山的家里出发,9:00准时出现在公司的办公室,下午下班后,搭乘准时开出的成青快特回郫县或都江堰的家中和家人共进晚餐……随着成都第一条轨道交通——成都经郫县抵达都江堰的成青快铁今日投入试运行,这一切看似遥远的梦想将变为现实,在成都的城市版图上,沿着成青快铁的西行方向,在安靖、犀浦、红光、、安德、崇义(预留站点)、聚源、都江堰、中兴(预留站点)、青城山镇等快铁站点,一个个城市向西、30分钟半径的“成都快铁生活圈”将破壳而出。 “郫县到成都只需要15分钟,从都江堰到成都也只要30分钟,对于城西的区域特别是都江堰而言,快铁将带来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成都快铁生活圈将率先在城西出现。” 成青快铁起于成都北站,在铁路西环线安靖(郫县)站向西引出后,沿国道317线成灌公路走向延伸,经犀浦、红光、郫县东、郫县西、安德、崇 义、聚源、都江堰等站点止于都江堰青城山镇,全长66公里,在都江堰市交通局局长高成军看来,如此快捷的交通首先就将带给人们拉近了区域距离的第一感觉,“届时,郫县就如同置身成都市区二环路,30分钟可达的都江堰和青城山也就在成都三环附近,人们距离双遗产城市的距离将变得从未有过的接近”。 利用快铁带来的交通便利和经济元素大流通,与快铁站的巧妙连接,充分满足人们工作、学习、居住、购物、休闲的便利快捷和新鲜时尚,集商业、住宅、休闲等业态为一体的快铁生活圈将沿着快铁的方向破壳而出。 轨道牵引城市人居整体位移66公里 “成青快铁的投入运营,将让成都城区、郫县、都江堰三地之间没有城市的概念,率先在成都西面实现全域成都概念,成青快铁也将成为全域成都的‘西动脉’”,沿着这条66公里的动脉,对于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本 来就占优势的郫县、都江堰而言,就相当于成都主城区人气、财气向西“漂移”了66公里。“对于即将运行的成青快铁对于沿线区域的拉动,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蔚如是说。 在普通成都市民看来,成青快铁在带给成都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新机遇同时,也将挑战人们关于郫县、青城山“5+2”居住模式的认知——一条30分钟的交通线将使得沿线居住板块串联成一条最具居住品质的生态居家走廊,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将逃离中心城市,到看似很远实则很近的大城西置业,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向生态、人文资源俱佳的大城西靠拢,一 个城市主动向西移的时代已经来临。 “未来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句话可能会改一改,毕竟随着快铁的开通,世界双遗城市都江堰已经如同就在成都人的家门口。人们完全可以住在都江堰,工作在成都市区。”在四川金沙阳光房产有关负责人看来,在过去开发商普遍将都江堰、青城山的高端项目定位为度假物业,而购房者也多为周一到周五在成都市区居住工作,周末到都江堰度假,而快铁开通后,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实现从中心城区到青城山,与市区一趟公交车时间相差无几,对于渴求宜居环境的人群而言,一种白天在成都市 区工作,晚上回都江堰、青城山居住的“白”+“黑”居住模式将全面呈现。 迎接城市西移大城西人居走廊雏形已现 一个3000亩城市生态区——成都犀湖将在快铁第一镇安靖破土动工,在高铁经过的高新西区和终点站青城山,中信两大项目已经开足马力,蓝光位于都江堰集别墅、五星级酒店等为一体的高端项目将于今年动工,作为都江堰全新名片的都江堰水街预计今年10月开街,泰达集团精心打造的泰达·上青城将于近期亮相,在青城山快铁终点站200米外,中铁二局假日青城365宅院继假日青城以后,再次在青城山打造的第二代标杆产品……事实上,随着成青快铁即将开通,沿线已经密布众多实力开发商,厉兵秣马迎接快铁机遇。从快铁的规划到修建再到即将通车,我们可以发现,中信、龙湖、华润、置信等许多大型开发商都在这些板块开始了拿地造城,对于成都而言,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开始。 记者肖建摄影杨朝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