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08年11月28日 ] -- 要闻 -- 版次:[ 002 ]
20年桃花三变 龙泉绽放成都的春天
2008-11-28

一样的桃花,20年带来经济巨变(资料图片)

  “1987年首届龙泉桃花会”入围“影响四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风云大事”候选名单

  “花开龙泉芬芳中国”,1987年首届龙泉桃花会的举办,以其当时造成的轰动和连续举办的桃花节带动整个成都农业观光、花果文化以及工业发展,经读者强力推荐,成功入围本报影响四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30件风云大事中的100件候选事件评选。

  破冰之变散步想出的桃花节

  这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创始”故事。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龙泉担任区委书记的谢安钦最先想到了举办桃花会。

  70多岁的谢安钦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龙泉基本上没有工业产值,每年的财政收入不到600万,入不敷出,直到1985年后,才能勉强自给。当时改革开放的热潮开始席卷全国,但交通、环境等并不占优势的龙泉想发展并不容易。1986年3月20日晚的黄昏,他领着成都市的两位干部在饭后散步时,被龙泉山上漂亮的桃花所吸引。“既然龙泉街上的人有上山看桃花的雅兴,为什么成都的城里人不能来呢?”这一想法,就有了1986年试办的龙泉桃花节。

  思想之变桃树下办起农家乐

  用谢安钦的话来说,桃花节带给龙泉最大的变化,就是打开了龙泉人的思路,然后才有了后来龙泉一系列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龙泉的农民种植桃树,仅仅是为了收获树上的果子,而且,当时愿意将稻田改为果园的人也并不多。那个时候,城里人心痒痒地来欣赏漫山遍野的桃花,可是龙泉农民不乐意,生怕城里人把桃花弄掉了,影响桃子的收成。而首届桃花节之后,农民们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旅游的人多了,卖水卖饭成了赚钱的好途径,尝到和看到甜头的农民纷纷办起农家乐,以花会友,靠花赚钱。如今,龙泉驿区已打造了书房村、桃花沟、桃花故里、天鹅岭等300多个成片景点,今年桃花节期间,龙泉驿区共接待旅游人次达33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至7.18余亿元。

  发展蜕变桃花成就龙泉工业

  熟悉龙泉的人都知道,龙泉的经济支柱是工业,而不是桃花,但是龙泉的工业发展却大都是桃花带来的。

  从1987年3月第一届龙泉桃花会在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悄然绽放起。以“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扩大开放”为宗旨的龙泉桃花节逐渐演变成一种蕴涵了休闲、惬意、健康的现代时尚生活元素的“成都生活方式”,成为融合了自然生态、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经贸合作等为一体的国际知名节庆活动品牌。

  通过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国际盛会,龙泉向世界展示着自己鲜花一般的芬芳和艳丽,BHP、SPX、阿克苏等五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一汽、汇源果汁等国内知名企业,来自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花间绽放,一个以汽车整车制造主导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涵盖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电器、新型材料、食品饮料等四大优势产业的现代工业之都正在桃花盛开的龙泉崛起。  记者陈炜

  投票方式

  网络投票:登录四川在线(www.scol.com.cn),进入活动专题页面进行投票。

  短信投票:登录四川在线(www.scol.com.cn),进入活动专题页面,编辑你支持的参评对象编号(移动)发送到106291431192、(小灵通)发送到1062914356。

  电话投票:电信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直接拨打96160009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候选对象编号即可。

  投票卡投票(仅限第一轮):读者在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上剪切“投票卡”(见11月17日、18日、19日的三报),按要求填写完毕后寄送至组委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