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12条措施扩大内需保经济发展,1.2万亿元投资规划中灾后重建约占1/4 26日,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采取十二项有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据意见,今年年内成都将确保完成投资3000亿元;2009年力争完成投资4000亿元;到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12000亿元,占全省三年固定资产累计完成额的40%,其中灾后重建约占1/4。其中,重点投向灾后重建、城乡统筹试点、基建民生等方面。 当前形势经济增速趋缓房产旅游严峻 意见分析认为,当前,成都市经济受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出现下行势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加上地震灾后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诸如经济增速趋缓;房地产、旅游业形势严峻;农民工回流增多,城乡居民就业压力加大,收入增长难度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等。但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措施,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11条政策措施。这为成都市扩大内需创造了有利条件。 应对之策3年1.2万亿投资撬动六大主题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对成都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成都市果断决策出台《意见》,以投资促消费,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依据意见,成都2008年确保完成投资3000亿元;2009年力争完成投资4000亿元;到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12000亿元。 政策解读 灾后重建首要惠民工程不少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扩大内需目标与灾后重建整体目标的实现过程只会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制约。”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相比中央的10条和省上的11条措施,成都市出台的12条措施突出了灾后重建和城乡统筹,深入推进“三个集中”。贯彻执 行中央政府的扩大内需的措施,成都市将扩大信贷规模,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等。 据政府发言人介绍,12000亿元占全省三年固定资产累计完成额的40%。从近几年成都市投资构成看,国有经济投资大概占30%左右,主要还是靠非国有经济投资。成都市将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 而灾后重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灾后重建六大工程”是12条措施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放在了首位。 此外,另一个重点是加快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这些重点民生主要涉及建立健全社会事业公平机制,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者收入。诸如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努力扩大就业,加快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对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水平,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完善农民工、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等。另外,成都将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市发改委表示,成都也将细化一些措施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者收入,研究制定扩大失业保险使用范围的具体办法,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 记者石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