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人不懂木耳种植技术,我就专门到遂宁来把技术传授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学到技术赚到钱!”昨日,50多岁的周国俊挥着铁铲走进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幸福村木耳大棚里,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感恩行动。周国俊来自地震重灾区德阳什邡市,他所说的恩人就是遂宁预备役民兵、大英县蓬莱镇幸福村支部书记杨逢军。在大地震中,杨逢军带领11名民兵到周国俊家倒塌的木耳大棚废墟上,帮他抗震救灾11天,两人因此结成了深厚的情谊。 什邡是中国第二大木耳基地,周国俊是什邡市洛水镇第一批种植木耳的农民,1991年,周国俊和一些当地农民开始种植木耳,拥有非常成熟的种植技术,是当地闻名的技术能手。 5月12日的大地震彻底摧毁了周国俊夫妇的木耳棚。后来,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地震中,什邡市农户的木耳大棚几乎全部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9.5亿元,损失菌袋达2.8亿袋。很快,周国俊所在的什邡市洛水镇也出现大批救援人员,其中就有来自遂宁的预备役民兵应急分队,杨逢军就是遂宁预备役民兵应急分队中的一员。 杨逢军今年36岁,是大英县蓬莱镇幸福村支部书记。在抗震救灾中,杨逢军一直冲锋在前。5月12日晚上9时,杨逢军随遂宁预备役民兵应急分队一道,开赴什邡市红白镇抗震救灾,成为最早到达重灾区的外地救援人员之一。6月1日,休整还不到一周的杨逢军又参加遂宁预备役民兵应急分队,第二次开赴什邡市,到洛水镇帮受灾群众生产自救。 6月3日,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派,杨逢军等11名遂宁籍民兵来到周国俊家中,帮周国俊清理倒塌的木耳大棚,帮他生产自救。当时,周国俊的邻居几乎家家都受了灾,清理大棚废墟家家都缺乏人手,杨逢军等人的到来让周国俊看到了希望。 遂宁不出产木耳,杨逢军等人甚至还没有看见过木耳大棚。在周国俊的指导下,杨逢军等人重新撑起倒塌的木耳大棚支架,采摘还可以销售的木耳,帮周国俊挽回了6万元经济损失。 文/图陈玲记者汪仁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