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版:巴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08年11月28日 ] -- 巴蜀 -- 版次:[ 023 ]
轻率的无畏是对生命的不敬
2008-11-28

  □杨炯

  悲剧发生了,14岁的小江折损的生命并没有给虚拟的网络世界泛起丝毫涟漪。他的离去,却实实在在地给活着的亲人留下了永远的痛和悲伤。

  面对死亡,谁都会有畏惧。选择自杀更需要勇气。如果说“无知者无畏”是对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行为所赋予的褒义之词,“无畏者无知”则是对自杀者藐视生命、不敢担当的恰当概括。

  家长、学校、媒体以及整个社会,除了反思再反思,我们似乎无力阻止一次次自杀悲剧的发生。如果每次“检讨”都是在悲剧发生之后,这样的检讨显得极度苍白且毫无意义。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作出的“中国青少年权益状态报告”于上月底出炉。报告显示,我国15-34岁的青少年死亡原因中,自杀列居首位。有专家认为,轻率和冲动成了绝大多数青少年自杀的共同特征。原因很简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一时感到无法承受某种压力而走极端。青少年,特别是低龄青少年表现出的自杀冲动往往更像一种“儿戏”。这种“儿戏”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缺乏对生命的认识、尊重及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沉重的学习压力和父母过高的期望,都可能让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产生悲观和急躁情绪,在心理焦虑和缺乏及时沟通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一些微小的事件都可能激发他们求死的欲念。

  探究自杀事件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花季少年的轻生更是令人叹息。追问孩子轻生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自杀行为的背后是孩子缺乏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因为对生命无知而不懂得敬畏生命;因为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而不知道如何承担责任……

  但愿飘逝的生命能唤醒社会对个体的尊重,但愿更多孩子懂得敬畏生命,学会悲悯和珍惜,知道感恩和分享,直面责任和担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