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青川,一早一晚的气温已直逼零度。25日傍晚,从绵广高速金子山出口进入青川县境内时,苍茫的暮色中依稀有许多正在建设的房屋,人们正在借着最后的自然光亮加紧施工。截至本月24日,已经完工的房屋才达到今年任务的55.5%,仅占需重建任务的22.6%。虽然棉被和冬衣已经领到,储存的粮食亦可应付到明年开春,安然越冬已具备了基本条件,但人们还是希望早一点建好自己的家园。严格意义上的冬季将在12月20日左右来临,他们在这之前的“黄金修建期”分秒必争。
就地取材
青瓦木架房唱“主角”
昨日清晨六点多,天微微亮,青川县黄坪乡笼罩在一片氤氲之中。枣树村枣树坝组,石光华一家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张罗着修房子的事。
石光华今年53岁,一家5口原先住的房子在地震中成了废墟,如今在宅基地旁搭了几间临时过渡房挤着住。宅基地的中间、原先房屋的废墟上,一幢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大小8个房间的新平房已拔地而起。房子的主体已经完工,室内地砖和外墙墙砖也铺贴完毕。
石光华家的新房是木架结构,框架间的空隙用砖和木板填上,房顶上盖着小青瓦,附近和沿途许多新建房屋都是这种结构。“木架子房好哇,大家都信得过,政府也鼓励我们建。”石光华解释说,木架结构房是青川农村地区最流行的房屋结构,抗震性好、舒适度高、实用性强、建设成本低。重要的是,建房所需木料能够就地取材,比如房顶上的檩子就是旧房梁改的。木材成为房屋重建的主要原料之一,这也有效抑制了红砖等建筑材料的供需失衡。
一抹阳光照在脸上,石光华望着新房的眼神充满希冀。房子是8月初开始动工,已经花了5万元,剩余的装修预计还要1万元。新房花费了石光华一家所有的积蓄,从房子打基础开始,他们先后3次领取了共计1.9万元房屋重建补助款,并在政策支持下从当地信用社获得了1.5万余元贷款。贷款的前半年,利息由政府补贴,贴息期过后则执行最低的基准利率。儿子和女婿都能打工挣钱,石光华并不担心这点债务。他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身为泥水匠的女婿一天就能挣80元钱,而且由于灾区重建的持续展开,找女婿干活的人已经排起了队。石光华说,前段时间修新房时,别人也曾来帮过自己,这种邻里之间的互助,在地震后变得越来越平常。
建好新房
光棍兄弟外出打工先还债
距离石光华家不远,一幢砖混结构的平房也快完工。房子主人是王云先、王孝先两兄弟,因为还需要一些建筑材料,哥哥王云先一早就上街联系去了,弟弟王孝先则帮着工匠们打打下手。“听说家里新房子快完工了,我特地赶回来看看。”王孝先这些年一直在重庆打工,地震发生后也没有回过青川,只是在电视上和电话中了解过家乡的灾情。
25日下午5点,王孝先回到了枣树坝,眼前的情景让他颇为吃惊:这里没有废墟,一座座新修的房屋比原来的都要高。站在重新选址修建的新房前,王孝先一时难以相信,眼前这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新家。
“有了这么漂亮的房子,还怕找不到对象?”虽然两兄弟都已年过30,但至今仍打着“光棍”。在王孝先看来,原来那幢低矮破旧的土墙房子完全就是个“恋爱杀手”,“谈过几次朋友,但每次女朋友来过家里之后,就再也不愿来第二回”。站在漂亮的新房子前,几乎淡忘了此事的王孝先突然又有了豪气。按照王孝先的打算,新房建好后他还是会外出打工,挣钱把修房欠下的债务还了,再挣些钱后就回枣树坝找对象,“找两个,我哥一个,我一个”。
心头不慌
粮食棉被摞成“小山”
中午12点,灿烂的阳光将山间的雾气驱散。石光华麻利地爬上了新房楼板,楼板和房顶之间有一个低矮的隔层,上面晾满了花生和玉米。趁着天气晴好,石光华把玉米挨个翻了个身,以免霉烂。
虽然遭遇了地震,但当地玉米、土豆、花生等收成普遍好于去年。在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中,玉米和土豆等粗粮占据很大比例。“我们家光玉米就收了五六千斤,一家人吃一年都吃不完。”石光华说,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粮食,但不久前政府还发放了足够吃3个月的大米,他们一家5口人共领了525斤。由于自己一直在吃储粮,这些米至今都还没开封。新房后猪圈里养着两头肥猪,石光华准备在农历腊月到来之前宰杀。
除了粮食,石光华一家还领到了过冬的冬衣和棉被,冬衣每人领了1件,棉被一共领了3床,“听说棉被也是每人1床,最近还要发两床。”这些棉被和冬衣都放在狭窄的临时过渡房内,高高地堆成一摞,还没有拆封。
一件皮毛里子的冬衣,享受着“贵宾”待遇,用晾衣架挂了起来。“这些东西都是新的,还舍不得用。”石光华说,现在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原来那些被褥还能应付,新棉被和新棉衣都等春节才拿来用。
□记者专访
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开明:
即便大雪封山也要至少坚持3个月
“手中有粮,才能心头不慌。”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开明介绍,已向每名群众发放了3个月口粮和冬衣、棉被。
根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的极端雨雪天气将少于去年,预计在12月20日以前,日平均气温将维持在5℃-6℃,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李开明说,尽管如此,青川还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便出现大雪封山、交通中断的情形,也要让受灾群众至少坚持3个月。
李开明认为,与基本就绪的越冬物资发放和储备相比,加快永久性住房建设、加强过渡房的安全保暖措施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主要受限于建材紧张和老百姓经济实力较弱。
此外,余震不断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房建设的积极性,“大家担心刚建好、甚至还没建好的房子在余震中受损”。
据当地地震部门统计,本月15日至25日,震中位于青川、震级在3级以上的余震就达到了9次。昨日中午12时许,记者在枣树坝采访时,当地还出现了一次震感明显的余震,当地的人们丝毫没有紧张,他们都习以为常了。
□青川数字
青川县目前完工的10556户重建房中,5555户是木架结构,2118户是砖木结构。
全县储备了应急粮食1420吨、食用油95吨、棉被3297床,另有5万床棉被已从援建省份浙江运抵青川。
□相关链接
成都地震灾区45万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本报讯(记者童星燕)成都市针对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等3个灾区的3岁-15岁儿童、60岁以上老人以及医护人员等三类人群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目前,成都灾区已有45万余人接受了免费接种,目前正在查漏补种。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灾区群众多数聚居于密集而条件简陋的板房中,面临着遭受流感侵袭的威胁。成都市从17日起开展了灾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