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巴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08年11月27日 ] -- 巴蜀 -- 版次:[ 015 ]
为送儿上学 慈父三次放弃手术
2008-11-27

陈思林的父亲(右)

  11月22日,在校研究生陈思林给本报写来一封信,讲述了一个慈父故事:2003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武胜中学高中毕业,在好心人的资助下,进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7年制学习;为了他和弟弟上学,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父亲,三次放弃了手术。

  要为儿挣学费 他三次放弃手术

  2006年春节的一个晚上,陈思林的父亲突然胸痛,家人当即将他送到乡村诊所治疗。当年4月,陈父病情加重。家人将父亲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检查,最后确诊患上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当时左心室已经扩大,需要换瓣手术,费用至少要5万多元。因担心费用高影响孩子上学,陈父放弃了手术。

  2006年9月底,陈思林了解到重庆一家医院为了抗旱救灾,特为重庆及周边地区心脏病患者减免部分费用。他再一次希望父亲能够完成手术,在向亲戚、朋友、同学借到一部分钱后,他和父亲来到重庆。不幸的是,经过反复检查,父亲血小板特别低,手术风险极大。父亲考虑到弟弟上正上高三,担心自己发生什么意外,不能挣钱供养孩子读书,于是又一次放弃了手术机会。此后父亲开始进行保守的药物治疗。

  2007年秋,弟弟进入重庆大学学习,家里的负担更重了。中秋节前夕,父亲再次因病情加重住进县医院,由于舍不得花钱,父亲只住了5天就坚持要出院。

  以弃学业威胁 儿子促父治好病

  看到父亲病情痛苦,最后陈思林以放弃学业相威胁,父亲才同意手术。今年10月24日,陈思林通过多方借钱,让父亲最终进了南充中心医院手术室,这次仅手术费和医药费就花了近6万元。

  昨日上午,根据陈思林信中的地址,我们前往寻找慈父陈万明。在一个简陋的出租屋内,我们找到了陈万明。大病初愈的他,精神尚有些萎靡。“我的手术终于成功了,恢复了一个月,现在好多了。”他说。

  虽然自己生病欠下了数万元债务,但老陈倍感欣慰的是,儿子这么孝顺,这么懂事。现在,陈万明担心的是,自己的病情给孩子增加了经济负担,“如果政府在大病统筹方面能再解决一些费用就好了”。

  文/图 周苍林 记者 余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