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08年11月26日 ] -- 要闻 -- 版次:[ 004 ]
与冰雪赛跑 北川人10天建好一座小屋
2008-11-26

与严冬抢时间,灾区群众自建过渡房

制图李辽

灾区群众住房

唐家山堰塞湖周边群众用马驮运物资

冬天来了房子抓紧修

  □11月30日前,全县要确保完成4986户15862人的农村自建过渡房加固保暖措施工作

  □截至11月25日,全县重建永久性住房累计开工18000户左右,累计完工的仅4000多户

  □曲山镇今年的永久性住房无法在冬季全部完工,大量群众必须搬出帐篷住进过渡房

  11月28日就是农历的冬月了,天气将越来越冷。5·12地震重灾区的北川,现在高山上已经有了薄薄一层积雪。气象专家预测,今年冬天将是一个少有的冷冬,不排除年初的冰雪灾害卷土重来。在地震中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北川重灾区,倒塌房屋20多万间,共4.5万户的北川百姓如何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带着对灾区人民的牵挂,昨日上午,曾经数次往返北川灾区的本报记者再次深入北川。

  开栏语——

  这个冬天灾区的亲人你们好吗?

  寒风凛冽,阴雨绵绵,省气候中心的冬季气候趋势预测让人揪心:这个冬天地震灾区将格外寒冷,灾区人民越冬可能将成为大问题!

  马上就将进入12月严冬,灾区的亲人过冬物资准备得怎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灾区人民有没有棉被?烤火是否安全?食品会不会短缺?刚刚经历了地震创痛的他们,能战胜这个十分寒冷的冬天吗?

  而面对严冬,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又在想着什么法子,为灾区人民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和物质保障?

  从今天开始,本报记者兵分东西两线深入各地震灾区,西线主要采访汶川、理县、茂县等地,东线则会带回北川、青川、什邡等地的情况。第一时间向读者播报灾区群众过冬情况,敬请关注。       (李欣忆)

  A实地探访

  政府出料自己出力建过渡房

  “房子虽然有些简陋,但毕竟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只要安全度过这个冬天,明年我们一定能够建起漂亮的永久性住房。”走进曲山镇海光村邓家片区母贤兵家用原木、木板、石棉瓦搭建的过渡房,他脸上一直挂着笑。看得出来,母贤兵面对灾难的心态不错,继续生活的信心很足。

  母贤兵的简易过渡房,其实就是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棚子,中间用帘子一隔,就成了“一室一厅”,床、衣柜、桌椅等物品井然有序地摆放在棚子里,看起来并不显得拥挤。过渡房看上去别有一番韵味,周围用稻草扎成的草帘子围得严严实实,地板是用从废墟中清理出来的红砖镶砌而成的,屋顶是浅灰的石棉瓦,墙面是厚实的本色木板。屋子里接进了电灯,整齐地摆放着一家人刚刚领到的越冬必需的棉衣、棉被、口粮等基本生活用品。

  与母贤兵家一样,在海光村一组,当地受灾群众用原木、铁皮、层板等原料建起了一排排过冬保暖房。“这是我们的农家别墅哦……”一位正在淘菜的大姐见到记者一家一户地查看,乐呵呵地说道。母贤兵告诉记者:“政府出料,自己出力,从平地到盖瓦,最多10天就能把小屋建好。”而且,镇村干部们还设想周到,为他们准备了厨房、洗澡间、厕所等配套设施,每10户人就有一个厨房,每到吃饭的时候,“别墅区”热闹极了。

  据曲山镇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多种原因,今年的永久性住房无法在冬季全部完工,相当数量的群众必须撤出单薄的帐篷,搬进这种自建的过渡房里。这种过渡房很有特点:结构简单、搭设方便、就地取材、经济安全。很多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想出了不少好办法。例如,有的群众在过渡房屋顶和地面都先铺上彩条布,再在上面盖石棉瓦、铺砖头,既可以防风,又可以防潮。

  B突出羌族特色

  灾区打造个性化乡镇

  像曲山镇海光村这样积极搭建过渡房的北川乡镇还不少。来自县上的数据资料表明,11月30日前,全县要确保全面完成4986户15862人的农村自建过渡房加固保暖措施工作,自建过渡房达到防雨、防风、防寒、防潮、防冻、防火、保暖的标准。除了过渡房建设,北川抵御严冬更重要的工作放在永久性住房重建上,截至昨日的最新数据表明,全县重建永久性住房累计开工已达18000户左右,累计完工的仅4000多户。

  在永久性住房重建中,北川各乡镇因地制宜,显现出不同凡响的“个性化”。

  白什乡的目标是“建出羌族特色新房”,乡里需要重建145户,乡党委政府在设计规划全镇农房重建时,立足从长远考虑,倾力打造具有羌族特色的农家院落,目前该乡已有9户具有浓郁羌族特色的农房竣工,其余100多户预计12月底全部完工,数九寒天即能全部搬进新居。

  清溪村上麻窝的母大爷家缺少劳动力,施工所需的木材、石料没法砍伐和运输,乡干部积极联系村上,抽调人手予以解决。经过紧张有序的施工,清溪村上麻窝试点改造已经初步完成,目前整条特色街旧房已经焕然一新,墙体刷白并贴上了青石板,门窗加上了特色门窗框,各式走廊环绕其间,羌民族特色的绘画和饰物随处可见。

  马槽乡党委、政府充分发动受灾群众自主建房,为推进各村农房建设进度,乡党委、政府还租用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免费为全乡120余户新建房农户平整地基。同时,乡政府为群众补贴水泥运费300多吨、计15万余元,全乡计划新建282户,截至11月中旬,已完工196户,完工率69.5%;加固315户,现已全部完工。

  青片乡的目标是“重建羌寨特色民居”,青片乡羌族占总人口的94.6%,境内小寨子沟自然风景区闻名国内外,在“5·12”大地震中羌族特色的民房大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政府多方争取资金对安置点公共设施建设实行燃油、机械、水泥等物资补助,目前青片乡农房重建253户,已完工130多户;435户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

  受唐家山堰塞湖阻隔交通不便的禹里乡,为克服建材紧缺困难,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在农场、慈竹村、望江村、杉柏村等地已经建成并投产的建材企业9家,其中锯材厂3家、免烧砖厂3家、水泥制品厂3家,有效缓解了建材难题,截至目前,全乡永久性住房建设已开工1379户,占重建农户总数的88%,已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喜迁新居的有712户。

  C过冬物资已发放到14万灾区群众手中

  “这个冬天不会挨冻哦,全家一人一床被子一人一套棉衣裤,白天出去干活晚上回来睡觉身上都是热热火火的……”曲山镇曹山村一组村民黄安华大爷指着一周前领的过冬物资很高兴。黄安华大爷说,地震后,家里已经领了两次被子了,暖暖和和的过完灾后第一个冬天完全没有问题。

  北川的越冬物资主要通过山东省各市、全国残联、总工会、红十字会捐赠,以及县委、县政府的统筹采购完成。截至“小雪”(22日)前,北川收到的捐助及筹集的物资已基本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14万余人每人都能领到一床棉被,一套棉衣裤,不少人还领到电热毯、低功率电暖炉、烤火盆等安全越冬物资。由于唐家山堰塞湖的阻隔,北川关内乡镇的大批越冬物资是辗转都汶路运送的。

  11月上旬开始制定并实施

  有关气象专家预测,今年灾后的第一

  个冬天可能是冷冬,冰雪灾害极有可能卷土重来,为有效应对冰雪灾害,全面提高应对冰雪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及时、高效地做好冰雪灾害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北川羌族自治县11月上旬就制定并开始实施冰雪灾害应急预案。按照冰雪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预案要求,一旦发生冰雪灾害,各级政府部门对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排查,确保生活困难群众有饭吃,有防寒衣被,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对因灾倒房户和住房困难户,落实临时性安置措施,动员亲邻互帮,确保无房户、危房户住上安全房;加大对灾区和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帮助困难群众渡过生活难关。卫生部门应紧急派遣专业队伍抢救伤员,并组织灾后流行病、常见病的防治。根据处置气象灾害的需要,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人员,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大牲畜进行保护。必要时,应急指挥机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向社会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本报记者青兴海实习生罗玉摄影报道

  D冰雪应急预案

  助北川挺过灾后冬天

  □母心

  我的家乡是北川。往年这个时候,满山黄叶,空气冷而清冽。如果再冷一点,宁静的夜晚就会响起雪花的沙沙声,第二天推窗便见山尖一片纯白。就着温暖的炭火,或者躺在温暖蓬松的被子里,就算外面大雪纷飞,屋里心里也是饱满的温暖。

  但今年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年。在这场千年一遇的8级地震中,北川人,死的死,伤的伤……幸存的人们,收起了以前吟诗作画的雅兴,收起了以前对酒当歌的羌人的豪气,收起就着一盆火谈笑风生的浪漫温馨,面对着一排排废墟,直面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厚厚的砖瓦房子,没有丰裕的棉被皮袄,没有囤积满屋的炭火,没有红红的火炉,这个灾后的冬天,煎熬绝对少不了,寒冷将侵入骨髓!

  目前,北川的永久性住房无法在这个冬天全部实现,单薄的帐篷抵挡不了霜雪严寒,北川人不等不靠,修建起各式各样的过冬的保暖住房。虽然这些小屋,可能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严寒。

  5月23日就进入北川灾区,目前依然坚守在那里的中国心志愿者高思发在接受5·12后、中国唯一每天关注灾区的地震新闻博客博主勒克儿采访时说,这里所有的村民目前都在参与修建过渡房,建筑材料由政府提供,只是这种房子的保暖性无法与板房相比,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寒冬下的灾区,尤其是山区的村民……

  尽己所能,让我们把温暖的保暖物资和温柔的关心,带给饱受伤痛的灾区人民。我们相信,再大的风雪,再冷的冬天,坚强的北川,一定能够挺过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