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林:华盛顿的“功夫女子” 她的武馆名叫“美国峨眉少林功夫武术学院”,开在华盛顿。尽管在美生活近20年,她仍乡音不改,满口成都话。 由于在美传播中华武术的杰出贡献,她多次收到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前总统克林顿发来的贺信,并被《华盛顿邮报》大篇幅报道。她,就是47岁的川籍华人“功夫女子”吕小林。 将中国武术真谛带到美国 进入初冬,吕小林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作为成都体育学院客座教授,她正准备明年回学院讲课事宜。 “这辈子,武术对我来说不是选择,更像是命运的安排。”出身武术世家的吕小林,11岁首次踏上全国赛场就一鸣惊人。随后,连续7年蝉联四川省女子武术冠军。1989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武术邀请赛上,她一人包揽女子项目5项冠军。这次“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的比赛,使她看到“老外”对中国功夫的痴迷。“能否把武术从成都的讲台上‘搬’到大洋彼岸的市场上去?”她决定一试水深。“说来难以置信,我当时拮据得买完机票后只剩下5美元!”一切从零开始。两年后,吕小林带着打工挣来的“第一桶金”,在华盛顿开设“美国峨眉少林功夫武术学院”,专教老外“中国功夫”。 创业无疑是艰难的。开馆一个星期,没有一人报名。难道就此铩羽而归?带着武术器械,吕小林走向人群集中的广场,表演中华武术,让美国人感受中国功夫,同时,向他们推荐自己的武馆。一个、两个……30个,1个多月后,一群美国人成了吕小林的学生。 “中华武术的精髓是什么?是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在教授学生中国功夫真谛的同时,吕小林也将这种“内力”运用在事业的开拓中。10多年来,她教过的洋弟子已超过4000人,她的两名弟子代表美国国家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武术特别项目比赛。“峨眉武馆”也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武术学院之一。 “推动美国武术与世界接轨” 1990年,美国搏击竞技分区赛在马里兰州举行。吕小林担任武术裁判组裁判长,这为她实施酝酿已久的计划提供了机会。在她看来,中国对武术内涵和竞技表演要素的挖掘,走在世界前列。“我要将现代武术比赛规则带进美国”。 “拳打蜗牛之地”——这是吕小林对上世纪90年代前美国武术比赛场地的比 吕小林和她的弟子喻。“3米乘3米的场地,束缚了运动员发挥能力的空间”。 赛前,吕小林与主办方商量,用胶布将比赛场地扩大为像国内比赛一样长14米、宽8米的场地。运动员入场,美国武术比赛史上第一次响起“运动员进行曲”,全场观众为之侧目。随后,吕小林又改革过去裁判员集中一起商量打分的规则,将裁判员分别置坐在比赛场地四角,独立打分。“要把中国功夫推向世界,科学、合理、规范的比赛规则不可或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包括吕小林在内的美国武术界人士共同推动下,上世纪末,美国武术协会成立之日,以中国武术比赛规则为基础的一个崭新的比赛规则也同时出台。“这也算推动美国武术与世界接轨了吧。”吕小林笑称。 目光久久停留在天府之国 在吕小林众多头衔中,美国大华府地区四川暨重庆同乡会会长的职位是唯一与武术不沾边的。恰恰是这个职位占去她许多精力。“这是一个乡情的纽带,又是一个连接大华府地区海外四川人与中美两国政府及民间的桥梁,我能不倾情而为?”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吕小林心急如焚,当晚就召集同乡会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如何为抗震救灾出一份力。随后,工作人员到各地社区开展募捐活动。不日,1万美元募集金就寄往灾区。 5月31日,在大华府同乡会举办的赈灾晚会中,吕小林带着350弟子共同表演武术“中华儿女”,将晚会推向高潮,当晚筹得赈灾款3万美元…… 虽久居海外,但乡情愈久弥浓。“家乡人就是我的亲人。”2007年,四川省侨办组织巴蜀文化艺术团赴美演出,“这是向美国推荐巴蜀文化、增强四川软实力的大好机会。”吕小林感到责无旁贷,一手操办。当现场观众被川剧变脸、吐火、滚灯等四川特色艺术深深吸引并为之震撼的时候,她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在吕小林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谈及未来打算,她将目光久久停留在图上的天府之国。“明年准备再次回国,在故乡寻找更多武术人才,请到美国教学和交流,让更多人分享中华武术文化大餐”。 四川日报记者陈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