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体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08年11月14日 ] -- 体育 -- 版次:[ 012 ]
1993年 他成中国足球职业化推手
2008-11-14

米卢时代,马老曾舒心过(资料图)CFP供图

  对于四川足球,马老是一个过客;对于中国足球,马老是一名功臣。中国足球走上职业化道路、中国足球请来第一位洋帅,在这些中国足球的重要关头,马老都是关键人物。当然,眼下的中国足球似乎成了个烂摊

  子,想起马老为中国足球呕心沥血的一生,更有些辛酸的味道。马老走了,但他在中国足球史册上,却留下了很多醒

  目的印迹。

  马克坚是昆明人,著名的海埂基地就是马老一手招呼着,申请建设起来的,而海埂基地33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当代足球史。马老还是1994年开始的中国职业足球的主要设计者,“红山口会议”的参与者,而职业化带给中国足球人的深刻变化有目共睹。此后,马克坚一直辅佐当时的足协副主席王俊生,成为中国足协“军师级”的人物,同时,他还长期担任国家足球队技术顾问。在对外交流方面,正是马老请来了施拉普纳,开启了国足洋帅新时代,随后,马老在一线经历了与施拉普纳、霍顿以及米卢几任洋帅的合作。对球员一向很好的老马,也有让球员们“恨”的时候,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老马坚持的昆明海埂冬训的12分钟跑就是其中之一。职业联赛后,12分钟跑的成绩被作为球员上岗的依据,这在圈内外引起了巨大争议,央视甚至在1997年全程直播了当年在海埂的12分钟跑测试。

  除了这些,老马还留下了《我离中国足球最近》、《足球教材》、《夹心饼干——对足球训练的探索》等足球著述,并翻译了《足球战术与配合》、《足球的三次革命》等专业足球书籍。其中,《我离中国足球最近》是马老的晚年著作,他写得很平静,但平实的文字中,却道尽了中国足球的风风雨雨和惊涛骇浪。

  记者手记

  四川记者?随便问

  中国的足球记者与马克坚还是很熟悉的,10年足记生涯让我与这位慈祥的老者有了很多次的接触,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与他接触的场景。那时,我还是一名实习生,接触的方式是电话采访,当我战战兢兢说明自己是来自四川的记者时,马克坚在电话那头笑着说:“没什么,随便问!”

  在足记的印象里,马老留下的是极具亲和力的声音、慈祥和善的面庞,以及抽着烟健谈的样子。到马老晚年时,我还经常能在国足比赛场遇到穿着国足队服的马老,只要说是四川的记者,马老总会欣然接受采访,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去年在广州采访他时的照片,那时候,老人精神饱满

  ……

  曾是本报体育记者的廖本强老师昨天有些神伤,他说就在上个月他和马老还在温江谈了8个小时,他要将采访的手稿整理起来,写成一本书来纪念这位几十年的老友,书名暂定《幼稚和愚昧的中国足球——马克坚最后的告白》。

  马老,一路走好。四川不会忘记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