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越发明显。为及时有效应对变化很快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增长,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这是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解决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出的强烈政策信号。
我国政府这一系列的刺激经济计划,不仅给国民以信心,也给了全球信心。纽约股市、期货市场10日全部跳空高开,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以及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的基础材料、能源等公司股票成为市场领涨板块。当天美国主要的财经媒体拿出大量篇幅谈论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彭博新闻社在其头条新闻中写道:“中国推出的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不仅在帮助自己,也在帮助世界。”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与时间赛跑,与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赛跑。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今日起,本报推出“提振信心撬动内需”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日前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新举措,是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有效的办法。“这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秦刚在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说。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近日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和蔓延的情况下,各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维护和促进本国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正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出台了这一系列新举措。”秦刚说。
他同时指出,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4位,外汇储备近年来有所增加,但还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作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能够保持本国的经济健康、持续、平稳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在华盛顿即将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和中方代表团将就当前国际社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各方充分交换意见,阐述中方的立场和主张。
“中方从一开始就主张国际社会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共同应对危机。我们一直本着建设性的态度,愿意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协调,发挥我们力所能及的作用。”秦刚说。
4
力撬内需·访谈
明年贷款会比今年容易
北师大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贺力平
应该说4万亿的规模超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甚至是外国经济学家的预料,反映了决策者的一种魄力。至于怎么花的问题,从现在出台的政策里边已经看到,它是在很多方面汇总的数据,有一些是新增的投资。我们要走新型的节能环保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要改善我们的基础设施,以及要改善很多公共服务,跟这些连在一起。
主持人:这次宏观政策调整对哪些行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贺力平:这涉及很广泛,但我们从中能看到直接相关的行业,比如对交通运输、铁路、港口、机场会直接投资,环保、节能减排方面,还包括一些水利工程,包括南水北调,都是相关的。包括建筑,你要增加安居工程也会带动一些,灾后重建资金要提前安排,跟它相关的产业都会直接受益。
主持人:首批一千亿元应该怎么样花?贺力平:计划已经比较成熟,能够符合很多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原则,而且我觉得有关政府官员对此已经心中有数。比如前面提到的交通运输、节能环保这个方面,还有一些高新技术。
主持人:国务院决定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从现在就开始了,明年的贷款是不是会容易一些?
贺力平:这个很明显,从政策来讲,明年贷款比今年肯定容易一些。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
力撬内需·展望
明年还有更多政策出台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中央此举给了市场明确的保增长信号;同时,大部分的专家也认为,此次方案先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意味着最高层面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达成共识,“明年还将有更多政策出台”。
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国际市场还远未谈得上稳定,对中国宏观经济昨日则有多位专家指出,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宏观调控政策明确定调,意味着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就明年的政策提前明确了方向。
据央视
力撬内需·解读
拉动内需出现财政赤字没关系
这十项措施,这4万亿元对于国内、国际的经济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会带来哪方面的影响?我们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4万亿天文数字如何来?
李稻葵表示,这么大笔钱分这么几个渠道,一个渠道中央政府的财政拿出一部分钱,估计大概一万亿,其他的钱是由地方政府的财政,还有一部分钱是来自于民间,来自于社会。即便是政府财政的钱,这个钱相对于我们现在财力而言,也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我们去年全国的财政收入在5万亿,今年应该能够到6万亿左右,所以这个数字并不是可怕的数字,是完全能支撑得住的。
财政赤字不可避免也是需要
李稻葵表示,财政赤字实事求是讲我觉得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政府和美国政府甚至于跟日本政府还不太一样,我们是手里有大量资产的,我们这个资产非常粗的算过,大概在GDP的120%以上,我们GDP是26万亿,所以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短期内先向百姓借一点钱,暂时发一点债,然后把经济给扶持起来,给刺激起来,等到经济进入一个平稳状态之后,再卖一点,再减持一点,通过合理的方式减持一点国有资产,这个从长远来看,是我们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据央视《新闻1+1》
力撬内需·铁路
4万亿计划“火车头”:12万公里铁路
进入第四季度,中国铁路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密度展开:11月9日,南宁至广州铁路开工;8日,天津至秦皇岛铁路客运专线开工;4日,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开工;10月份,北京到石家庄,石家庄到武汉客运专线也相继开工……
“2008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3000亿元,针对目前拉动内需新形势,2008年争取超额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00亿元。十六大以来,铁路累计批复建设规模20756亿元。截至目前,全国铁路在建和批准可研项目135项、投资规模16656亿元。”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说。
今年后两个月,有34个准备充分的项目有可能被批复,规模达3800亿元。而明年计划完成投资达到6000亿元,约是今年建设投资的1倍左右。另外,明年还准备新开工项目约70个,投资规模约1万亿元。
杨忠民表示,2010年铁路安排开展前期工作或规划研究项目65个,投资约1万亿元,另外,根据客货运输需要和新建铁路投产情况,未来4年计划安排机车车辆购置投资5000亿元。按照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大规模铁路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根据我们的初步测算,明年计划完成的6000亿元基建投资规模,据测算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需要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估计对GDP的拉动可以达到1.5个百分点。”杨忠民表示。 据新华社
力撬内需·交通
明后两年力争年均投资1万亿元
十项措施,哪些和交通有关?将为中国交通今后带来怎样的变化?记者11日就此采访了交通运输部相关人士。
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兴华表示,十项措施中有三项措施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一是农村公路的建设;二是包括铁路、公路和机场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针对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李兴华指出,据初步预算,中央第四季度安排的1000亿元投资中,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100亿元,这是在原定正常计划以外的一个增量。对于这100亿元的投入方向,交通运输部初步规划,将100亿元用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在建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并将这部分资金优先向西部地区倾斜,向欠发达方向倾斜。
李兴华介绍,预计至今年底,全国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8000亿元左右。李兴华表示,在拉动内需措施的推动下,力争明后两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达到1万亿元水平。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