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08年11月11日 ] -- 教育 -- 版次:[ 027 ]
资本逐鹿 热钱狂砸培训行业
2008-11-11

请本版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2006年-2007年,中国教育培训机构融资、上市高潮迭起。新东方、诺亚舟、华育国际、环球雅思、巨人教育、北大青鸟IT教育等多家企业都获得了风险投资或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如今,这股融资的风潮开始涌向成都培训市场,一些投资集团或大型教育集团频频向成都的培训机构抛出“橄榄枝”,希望能够注资控股或直接收购成都培训机构,面对资本大鳄抛出的绣球,成都本土培训机构表现得相当谨慎,如今许多中小企业都“嗷嗷待哺”,亟盼与资本大鳄联手,为何成都的一些培训机构对资本似乎无动于衷呢?本报记者的调查将为你揭开谜底。

  四地开花

  风险投资垂青教育培训行业

  早在2000年,教育行业就吸引了风投的关注。2000-2003年,风险投资从网络教育和IT培训开始,逐步切入教育培训行业的其他领域,虽然此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主要依靠IT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概念,但仍对投资机构关注教育市场起到了引领作用。2004年4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出台后,教育培训行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该条例规定,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取得合理回报”,这为风险投资介入提供了可能性。从此,创投机构开始全面考量网络教育之外的传统教育培训市场,这为2006年、2007年教育培训市场投资“集体爆发”奠定了基础。

  培训投资集体爆发

  2006年9月,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此后,中国教育机构融资、上市高潮迭起。2007年9月,诺亚舟登陆纽交所;同月,IT职业培训机构华育国际宣布获得软银赛富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也是继环球雅思、网迅家园、ATA后,软银赛富第四次注资教育行业;凯雷投资集团宣布投资2000万美元入股新世界教育集团——一家以日语培训为特色的综合性语言培训和教育机构;此外,东方标准、巨人教育、北大青鸟IT教育等多家企业都在2006年和2007年先后获得了风投的注资。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7年10月31日,中国已获投资的25家教育企业总部均位于一线城市,其中,有21家总部位于北京,占总数的84%;上海2家;深圳、广州各1家。

  培训机构加速扩张

  今年,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这并没有阻挡资本进入教育行业的步伐。在“2008中国教育产业创投发展时代峰会”上,一些风投机构甚至认为,中国教育产业市场太广阔,每个细分领域都让它们有“拿钱去砸”的欲望。毕竟,教育和衣、食、住、行、医一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刚性需求使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加上整个行业呈现现金流充沛、行业利润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等诸多优点,让教育行业赢得众多风投机构的追捧。

  在强势资本的介入下,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扩张更加迅速。以上市的新东方为例,仅今年3-9月,新东方就在黄石、兰州、宁波、厦门、青岛、南宁等城市注册成立学校,还收购了北京铭师堂学校、长春同文高考培训学校,进军高考复读市场。巨人学校董事会主席、总裁尹雄曾对媒体表示,融到的巨额投资有“五大用途”:高水平人才的选拔、聘任和培训,改善教学点办学环境与条件,开发现代化教学课件,在全国建立分校,实现全国教学信息化管理目标。尹雄并不讳言,其中最重要的“开销”就是用来开设全国分校。

  本地动态

  成都培训学校慎对风险投资

  今年暑期,乐富教育投资高级项目经理曲红辉来到成都,与成都几家知名中小学补习培训机构洽谈融资控股事宜,她说,乐富教育希望在全国联合多家有实力的中小学培训机构,注入资金,待各机构做大做强后,再把它们“打包”上市。对于这种在全国范围内将优质教育机构整体包装上市的投资方式,业内人士曾形象地比喻为“把珍珠串成项链”。尽管把珍珠串成项链也许能让珍珠实现更大的价值,但成都几家培训机构似乎都不愿意“接招”,对此,曲红辉表示,融资“要一轮一轮谈”,保不准哪天就“柳暗花明”。

  成都戴氏英语学校、望子成龙学校、名师堂学校、成都龙文学校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今年,有多家投资机构都希望与学校商谈合作入股事宜,但最后都一一搁浅。如今许多中小企业都在嗷嗷待哺,等待资金的支持,国内的不少培训机构也都亟盼与资本大鳄联手,为何成都教育培训机构对资本似乎无动于衷呢?记者调查发现,三大原因阻挡了成都培训机构投向风投的“怀抱”。

  1、不愿丧失话语权

  目前,成都龙文学校正在市区选址,计划再开一所分校,虽然建校需要大笔的资金,但龙文学校坚持自筹资金,不引入风险投资。“学校发展当然需要钱,但我更怕钱让学校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我担心引入资金会使培训效果下降。”成都龙文学校执行校长张峰说,今年,有多家风投机构看好龙文学校的“一对一”补习模式,希望能够注资,但学校均没有同意,因为教育行业更看中的是长期发展,而资本市场追求在短期内获得收益,二者是有所冲突的。一旦有风险投资注入,资本就要说话,那时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就很难把控得很好,“宁可走得慢一些,也要走得稳健一些。”

  名师堂学校教学总监张丹秋认为,风投机构的加入有时反而会制肘学校的发展。张丹秋表示,现在风投机构来谈合作事宜,都提出了至少控股51%,一旦外来资本控股,那么势必得事事请示。“比如,我想建个新校区就得层层报告,万一人家不批,这个校区就建不成;要是名师堂想用高薪甚至用学校的股份来吸引一个优秀的教师加盟,要控股方同意就更难”,在反复拉扯中,学校也许就会丧失很多发展的机会。

  2、现金流并不缺失

  “要是人家现在给我2000万,也许我只能把钱去存银行”,在谈到为什么不愿引入风投资金时,一位蓉城培训机构的校长戏言。这位校长表示,教育培训固然需要舒适的环境,良好的设备,但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最重要的仍是教学质量要好,学员要从中真正学到东西,如果没有好的项目,盲目扩张,也许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的确,和其他行业相比,教育培训行业都是先交钱再提供服务,现金流良好,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也并非不可行。也许,这也是蓉城培训机构在是否选择风投机构时能够“不慌不忙”的原因。

  3、“才”比“财”更重要

  如今,很多企业除了看中风险投资带来的资本之外,更看中的是他们带来的管理经验与资源,如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等。培训行业尤其是中小学补习培训,对管理者的经验及在当地的人脉、资源要求相当高。望子成龙学校校长蒋杨斌直言,与其给学校注入资金,还不如大量输入真正熟悉成都市场、懂培训行业的人才,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风投机构并不多。

  他山之石

  选择投资方不仅在资金合作

  10月底,国内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服务提供商——安博教育集团在北京宣布成功获得1.03亿美元的融资,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教育领域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安博获得国际资本的巨额投资,是在国际金融环境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完成的。早在去年10月份,安博教育集团就获得5400万美元的投资。是什么原因使安博教育集团频频融资,安博又如何选择投资方?近日,记者采访了安博教育集团媒介经理王亨,也许,安博的案例能够给成都培训机构在引入风投资金时一些参考。

  据介绍,参与安博本轮融资的有3家投资方,其中英联投资(Actis)是首次投资安博,艾威基金(AvenueCapital)和麦格理集团(MacquarieGroup)则追加了对安博的投资。安博的领导层认为,喜爱教育行业、认同安博理念、对教育长线投资、有丰富资源共享等都是安博选择投资方的条件。安博选择的投资方全部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在资金方面合作,而且在公司结构治理、战略规划、并购以及运营等方面为安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去年获得融资后,安博加快了全国布局的步伐,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津、陕西、河南等10多个重点省市建立了区域教育服务中心。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围绕升学与就业两大板块提供优质服务。今年融资成功后,安博将继续对国内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在升学板块服务上,安博将统一相关标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互补,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学校,把成熟的优质教育产品和服务复制到全国,并将启动全国名师工程。在就业板块上,目前,安博正在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建设为服务外包业培养人才的产业园区,搭建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同时,融资还将加大安博对职业教育领域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厉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