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亲身记录5·12汶川大地震的每一名记者而言,2008年的记者节注定是个特殊的节日。大地震已经过去半年,可在一线灾区采访时见到的情景,却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灾区孩子的眼神,那些期待亲情、思念家园、渴望读书,却又带着恐惧、忧伤甚至绝望的眼神,一次次地让我心痛。 “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 5月15日那天,我第一次进入地震重灾区绵阳安县。在永安镇、在这片由近百顶救灾帐篷搭建的救助站里,一所“八一”帐篷小学已经逐步恢复了教学。抗震救灾在紧张火热进行,孩子们已经在老师和志愿者的统一管理下,安安静静地在闷热的帐篷里学习,一切都是那么安稳有序。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看到路旁一排帐篷里,近百名10岁左右的孩子坐在棉絮上,眼里充满了期待,不停向外张望着。这时有人告诉我,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地震后就杳无音讯,孩子们只能住在救助站里,由志愿者帮助他们生活,一起守候父母。 “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孩子们那一双双会说话的眼睛从帐篷里向外迷茫地张望着,扫视着每一个路过的人们。在孩子们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我随时都可以读出他们内心的恐惧。他们惧怕恐怖的自然灾害再次降临,更惧怕父母被无情地夺走,再也没法回到他们身边。我的心被那近百双眼睛深深地刺痛了。地震无情,让众多无辜的孩子失去亲人,流离失所。而他们弱小的身躯本不该承受如此沉重的痛苦…… “只要能上学就开心” 有人说,孩子的眼神最纯洁。当我之后在青川孔溪小学采访时,又见到了那一双双如一汪清水般的眼睛。孔溪小学帐篷学校在5月24日正式复课,这是青川县第一所复课的帐篷小学。那天全校学生都欢天喜地地聚集到建在半山腰一块平坝上的帐篷学校前,用竹竿做旗杆,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和升旗仪式。在开学仪式上,孩子们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这样的笑容在当时却是十分少见的,因而显得更加宝贵。 巨大的军绿色帐篷里,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课桌椅整齐地排列着,孩子们有说有笑,很高兴又能坐在教室里上课。一个小女孩坐在角落里,看到我的镜头对准她,咧开缺了两颗门牙的嘴,开心地笑了起来。她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在学校可以和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所以只要能上学就开心。也是这一天,我在电话里得知永安救助站里的那近百名孩子将全部被父母接走。此刻,我和眼前这些孩子一起笑了。我默默祝福灾区的每一名孩子每天都有灿烂的笑。 在地震灾区,最能打动人的无疑是无数孩子的眼神,这些或忧伤或恐惧、或期待或渴望的眼神感动并激励着每个人,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们寻找父母、帮忙孩子们尽快回到课堂……这些眼神将永远收藏在我心中。 记者王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