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
1、目前,全球约2.46亿人
患有糖尿病,到2025年,预计将有3.8亿人罹患糖尿病。
2、我国现有糖尿病患病人数2000多万,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3、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95%。而80%的2型
糖尿病有望通过改善饮食、增强煅练和改善生活环境得以预防。
4、超过50%的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缺乏认识。世界各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用以应对未确诊糖尿病患者和治疗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神经病、截肢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5、2007年,全球花在糖尿病治疗上的资金达到2150亿—3750亿美元。
如果你最近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那很可能被糖尿病缠上了。糖尿病是以身体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它是因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不能有效利用所引起,导致血液中的血糖升高。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因为血糖升高的缘故,加上糖尿病危害严重,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甜蜜杀手”。而目前,全球约2.46亿人患有糖尿病,排名第四成为全球致死疾病,在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特别邀来就在我们身边的“糖尿病人”,讲述他的个体经历,为我们的健康生活提个醒。
本期专家
岳仁宋博士
四川省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案例一
扛一扛扛得眼肾受损
杨先生男51岁巴中人9年糖尿病病史
特意从巴中赶到成都参加西部博览会的杨先生在布展的时候感到身体严重不适,加上9年前曾经查出患有糖尿病,家人马上把他送到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检查发现,杨先生的血糖目前已经很高,眼睛和肾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13号床边,记者见到了杨先生,他正输着液。对于目前的身体状况,杨先生非常后悔,这都是自己轻视糖尿病所造成的后果。早在1999年,杨先生就感到身体很容易疲惫,同时还伴有头晕,体重也在减轻,去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当时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扛一扛就没事了。”在医生和家人的坚持下,杨先生开始服用降糖药。当时由于糖尿病不严重,所以控制得还不错,但杨先生一年后就停用了降糖药。到了2004年,杨先生又出现了上次那种症状,并且感到比上次 更严重,体重也减少了30多斤。于是杨先生又服用上了降糖药,这样断断续续的治疗一直拖到现在。
“虽然这些年也有些治疗,但自己一直也没把糖尿病放在心上,导致病情一直在加重。要不是这次来到大医院做全面的检查,真不知道自己糖尿病已经这么严重了。这几天住在医院里,医生和病友给我讲了很多糖尿病的知识,现在才明白糖尿病真是一个隐形的杀手,后期危害性非常大。如果早点知道这些,配合医生很好的控制,现在的结果也不会这么糟糕。”杨先生很有感触。
专家解读
糖尿病要早发现早控制
糖尿病是一个比较隐秘的疾病,在早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察觉。有些人即使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症状后,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杨先生就属于这类人群。糖尿病要早发现早控制,这样效果才最好。杨先生如果在开始发现糖尿病时就采用系统治疗,那么现在也不会引起这么严重的眼睛和肾脏病变。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糖尿病不了解,进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
◆讲座
糖尿病日省医院专家义诊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当天,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专家将在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义诊。每周二,省医院专家都会在本院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已举办了23期。下周二(11月11日)的讲座内容为“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治疗”,欢迎市民前往听讲。 记者虹军
案例二
严律生活我有希望了
李先生做医疗器械销售已经7年,1年前身体突然不适,在医院查出患有糖尿病,从此李先生的工作和生活彻底改变了。
不仅改作公司行政职位,朝九晚五。李先生每天早上一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监测自己血糖情况。每天早餐前,还得给自己注射一针预混胰岛素。而早餐受到严格控制:一杯牛奶、一个小馒头、一个鸡蛋,像稀饭、油条这些都与李先生无缘了。如果没吃饱,只能再吃点清淡的素菜。早饭后,得记挂两小时后还要查一次血糖。该上班了,李先生只能步行到单位。因为医生要求他每天上午要有1个小时左右的不间断步行运动。中午,同事都拿出自带的盒饭,整个办公室里弥漫着美味的气息。但这些美味与李先生无缘,他只能吃1.5两米饭,2两左右的猪肉,再加一些清淡的蔬菜。为了不让这要命的糖尿病伤害身体,李先生的后半生将会一直过着这种清淡的生活。吃完午饭,李先生又得数着时间,等到两小时后测血糖。终于熬到下班了,李先生又得花费近1个小时步行回家。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晚餐前打一针预混胰岛素。每晚妻子都会为李先生准备一桌的素菜。用完餐,又是餐后两小时查血糖的等待。
由于这段时间李先生严格按照医生开的处方,在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都严格执行。血糖还算比较稳定,这就免去了晚上服用降糖药的程序。虽然目前的状况让李先生每天都觉得比较累,但毕竟病情得到控制,健康更有希望。
李先生40岁成都人1年糖尿病病史
专家解读
药物、饮食、运动结合治疗是原则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用药的疾病,李先生只是糖尿病患者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像李先生这种发现糖尿病后就进行积极的治疗,病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这点来说李先生是“幸福”的。但现实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规律化的治疗,或者病急乱投医,那么他们的预后将会变得更糟。随着病情的发展,并发症的出现,会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早发现早治疗,并严格执行药物、饮食、运动的治疗方案,是治疗糖尿病基本原则。
本期观点
近11年间,中国糖尿病直接医疗费年均增速高达19.90%。其中,81%的糖尿病相关医疗费是用来治疗各种并发症。这是在青岛举行的首个由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主办的“糖尿病与健康经济”媒体交流会上,参会专家公布的最新研究表明。
并发症严重负担重
在“糖尿病与健康经济”大会上,专家们呼吁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非常重要,尤其是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据统计,引起糖尿病患者残废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
据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许樟荣教授介绍,糖尿病是进行性疾病,后期并发症治疗费用庞大。许樟荣等多位糖尿病领域知名专家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糖尿病直接医疗费超过了同期GDP以及全国卫生总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达19.90%,在所有被调查的慢性疾病中居第2位。
据了解,研究表明81%的糖尿病相关医疗费被用来治疗各种并发症。北京市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费用甚至高达人年均可支配收入的1.3倍,对于患者及家庭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
早治效果好费用低
据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发现,53%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6年内将发生磺脲类药物失效。而目前我国患者普遍存在错误观念,部分患者使用2-3种口服降糖药仍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却仍未启用胰岛素治疗。一项针对中国患者的研究证实,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停用降糖药物,72.6%的患者停药3个月后仍然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42.3%的患者血糖维持正常长达2年。
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国内外学者主张早期使用胰岛素。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全球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也推荐,在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情况下,应尽早启用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降低高血糖危害,更重要的是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更多β细胞功能,延缓2型糖尿病持续进展。记者徐金龙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