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版:教育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08年11月4日 星期
上一版3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08年11月4日 ] -- 教育 -- 版次:[ 024 ]
《传递坚强铭记感恩百名成都娃走进灾区》追踪
灾区4天城里娃“苦”出精彩
2008-11-04

  10月30日,成都市成华小学、成华实验小学、双林小学、建设路小学、猛追湾双语学校的100余名师生结束了为期4天的灾区生活,返回成都。在灾区生活的日子虽短,但是这些平日里被家长捧为掌上明珠的“小宝贝”们却在深度体验活动中,真切感受到了灾区人民的顽强不屈以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孩子们纷纷表示,回到成都以后要把灾区所见所感讲述给每位同学,激励大家珍惜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加倍努力学习。

  学会自理生平第一次洗碗

  10月27日,成华区5所名校的百余名师生抵达安县桑枣二小。中午,孩子们在板房寝室里吃了在灾区的第一顿大锅饭,午餐结束后,多数学生的饭盒里还有不少剩饭剩菜。“我们的学生不会剩饭,对他们来说,这样的饭菜是难得的美味。”学生食堂的一位厨师指着被成都学生倒掉的土豆、肥肉心痛地说。在随后的几天里,孩子们逐渐感受到了香喷喷的饭菜在灾区有多么珍贵,剩饭剩菜越来越少,最后大家都自觉地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初到灾区,孩子们饭后要在教师的监督下,才能把饭盒洗干净,有些孩子甚至躲开教师,连续几顿都用未洗过的饭盒吃饭。“在家我从来不洗碗,这里的自来水又很凉,我就不愿意洗。”一位小男生说。在灾区生活了两三天之后,孩子们变了,饭后主动拿着饭盒到水池旁,倒上洗洁精仔细擦洗。

  感受坚强踏上灾区求学路

  桑枣二小板房临时校舍距原校舍不到3公里,这是泥泞不堪的一段烂路,途中要经过一座标有“此桥危险”的大桥。桑枣二小的走读生和部分教师每天上学、放学都要往返于这样的路上。

  为了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灾区学生的艰苦,成都5所学校的师生分两批步行前往桑枣二小原校舍。出发时,天上飘着细雨,地上满是稀泥,师生们一步一滑地前进。一路上,路两旁被震毁的民房越来越多。断成几截的电线杆横在路旁,少了一面墙的客厅悬在二楼,还有只剩下地基的废墟。看到这些场景,孩子们停下脚步,张着嘴巴呆住了。“太恐怖了,地震的破坏力太强了!”成华小学5年级学生李子豪说,“我在成都上学很幸运,以后要珍惜每一天。”经过近100分钟的跋涉,师生们终于抵达了桑枣二小原校舍,看到垮塌的宿舍和布满裂痕的教室,孩子们惊呆了,“灾区的同学们太坚强了,他们遭受了这么大的灾难,还在逆境中顽强地生活、学习。”

  展现乐观围着国旗杆联欢

  在板房学校的第二个晚上,成都学生与灾区孩子一起坐在碎石子铺成的操场上,举行文艺大联欢。山区的夜漆黑一片,操场上亮起了两盏钨丝灯。桑枣二小200余名住校学生和成都的100余名学生围着国旗杆坐成一圈,同唱一首歌。成华小学的陈楷予在前一天晚上因为想家而流眼泪,在联欢会上,他和同学们一起吹起了笛子,为灾区同学们送上一曲《我和你》。“在灾区生活很苦,但是这里的学生仍然很开心,他们非常坚强。我要向他们学习。”陈楷予说。

  武术、小提琴、二胡、小品……成都师生们精彩纷呈的表演,让桑枣二小的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夜晚,附近板房区的居民也被吸引过来共同联欢。“成都的学生很活泼,才艺突出,通过和他们交流,我们的学生可以获取更多外界的信息,有助于他们成长。”桑枣二小政教处主任王太平说。

  捧出爱心灾区娃用上电脑

  来自成都的5所学校还为灾区学生带去了珍贵的礼物——电脑。计算机室没有专用的电脑桌,老师们只好将4张课桌拼成一个电脑桌,每台电脑前摆放6个座位,桑枣二小的学生就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首次电脑课。

  双林小学专门派来为灾区孩子上计算机课的张亮老师准备了3年级的电脑课程,来听课的,却是桑枣二小的6年级学生,“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我只好为他们上最初级的课程——使用鼠标。第一次接触电脑,孩子们十分兴奋,也让我热血沸腾。”一节课下来,张亮老师意犹未尽,他希望这堂40分钟的电脑课的下课铃声永远不要响起。

  记者王迪 实习生汪龙华摄影报道

  □采访手记

  在体验中成长

  4天的灾区生活虽然短暂、艰苦,却带给大城市的孩子太多的震撼和反思,面对灾区同龄人,面对坚强乐观的灾区人民,成都的孩子每天都有新变化——从最初为“逃避”洗碗而撒谎,到坚强地在雨中走完泥泞的道路;从最初因想家而哭泣,到笑着告诉大家:“我想帮助更多灾区的小伙伴”;从最初被男生们搞得乱糟糟的板房寝室,到他们离开时干净整洁的每一个床铺……在城里孩子被灾区孩子感动的同时,我也为这些越发可爱的城里娃而感动、欣慰。

  5·12渐渐远去,在灾区,坚强和大爱还在延续,灾难是一本教科书,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和体验灾区生活,并尽自己所能帮助灾区的同龄人,将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一段宝贵的经历。           王迪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