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要闻·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15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15日 ] -- 要闻·重点 -- 版次:[ 008 ]
他们微笑因为生活有美好目标
2010-04-15

  他(她)们有一个共性:面对曾经苦难的经历,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明天的生活目标,他(她)们正在微笑着努力。他(她)们,就是本报特派记者这几日在找寻重建笑脸过程中发现的,中学生何美燕,做小生意的农民杨维富夫妇,进城打工的文玉群一家人……从他们的笑脸上,我们看到的是灾区重建过程中群众的勤劳、坚强、勇敢和乐观精神。

  关心羌文化她立志做羌笛继承人

  每天早上6点过,凤仪林场的板房外,都会传出一阵清脆高亢的羌笛声。每到这个时候,附近的居民都知道,何美燕又起来练习羌笛了。

  “羌笛是跟爷爷学的,爷爷的徒弟中就我一个女生,独一无二哦。”何美燕拨弄着手里的羌笛,俏皮地说道。

  上午10点过,何美燕又来到屋外,仔细地调试手中的羌笛。

  “这两天身体有点不舒服,从学校请了假,不过羌笛的练习还是放松不得。”何美燕说,这两天虽然可以在家里睡点懒觉,但是羌笛如果一天不练,技艺就会生疏。何美燕学习羌笛不靠谱子,每首曲子全是凭她长时间的练习来记忆。“我现在会30多首曲子呢。”小姑娘骄傲地说。

  把哨片含在嘴里试了下音,微微皱起眉头,她对音色还不是很满意,试吹几次之后,她才笑着把哨片装进羌笛,慢慢地将其放到嘴边。少顷,一阵悠扬的羌笛声就这样索绕在凤仪林场的上空。这日的风不小,茂县上午的天气还有点阴冷,站在屋外的何美燕就这样静静地吹着羌笛。一曲毕了,听众们报以一片

  掌声,小姑娘则把羌笛放在胸前,不好意思地低头浅笑着。

  “有人认为羌笛声都是哀怨的,但也不尽然,这跟演奏者的心情和所处的环境还有很大的关系。”刚满18岁的何美燕说起羌笛来,显得很有底气。但一问起她现在演奏技艺掌握得如何时,她又害羞地把头低下,“比起爷爷来,我还差得远呢,还有好多东西要学的。”

  何美燕的爷爷在羌笛界的名声不小,81岁的何克知是现在最年长的羌笛演奏者和制作者,羌笛的演奏和制作在何家代代相传。“本来羌笛是传男不传女的,但因为我爸爸不喜欢,所以爷爷就传给了我。”何美燕说,小学二年级,她就跟着爷爷学习羌笛,但是初始只是觉得好玩,从

  来没想过要把羌笛继承下来。

  “5·12”大地震之后,何美燕的心境渐渐发生了变化。“那个时候好多人都在关注羌笛,我突然想起,别人都这么关心我们的文化,为什么我自己还不重视起来?”从那时候起,每天起床练习羌笛,就成了何美燕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一部分。

  “我要做羌笛的传承人。”何美燕说,她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但她不愿意就这么放弃。为了能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对羌笛的研究更深一些,何美燕已经决定报考四川音乐学院。

  “我不但要把羌笛吹好,还要跟着爷爷学习怎么制作羌笛。”虽然声音不大,但小姑娘语气却十分坚定。

  记者薛小龙摄影杨涛

  姓名:何美燕

  年龄:18岁

  身份:高三学生

  拍摄时间:4月13日10点48分

  拍摄地点:茂县凤仪林场

放大 缩小 默认